屋籽設計|兒時的奶奶家|延續x再造

星期日, 6月 30, 2019

這是蘇先生小時候的家,處處都是他小時後住這在的過往記憶。他帶著我進入客廳;牆上、天花板有許多黑色的汙漬,桌上一台銀色收音機,抽屜都是錄音帶,奶奶喜歡薰香,汙漬原來是奶奶聽著收音機淘醉香味裡享受個人時光的印記;書房牆邊一櫃又一櫃地上一落又一落的古典文學與文摘書刊、一座藤搖椅放著棉絮外露的軟墊、被書本包圍著,堆疊出爺爺的風雅形象。餐廳一張咖啡色長板凳、擺腳的搖搖晃晃又斑斑駁駁,每道刻痕都是老夫妻晚餐相坐相談的今日明日。道道的牆、件件物品,都是他倆的生活痕跡。10前爺爺去世了、奶奶孤寂搬離,然而空間跟家具都還闡訴主人的那些曾經。我們想要延伸美好時光,而非打掉重練;我們想進駐當個種籽,重新在這老屋裡發芽。



清除雜物為首要工程

雜物真的很多,已經不記得花了多久時間整理、清運,至少也有1個月吧。初期有很多又髒又累的工作都
靠蘇先生的好兄弟們情義相挺。上圖是已經分類好丟跟留與回收的狀態。客廳入口是整面落地窗,有很好的採光,我們把工作室空間留在這裡,是進入私領域的一個中介空間。想要一個大大的活動摺疊桌,除了各自使用電腦的空間外也可以在這大桌子討論、畫圖,搭配輪子與摺疊的桌板,增加使用上的彈性。

工作室的EMT管現在看起來沒什麼,但當初跟水電討論到快崩潰。即使我們把管路走向用3d畫出來,師傅
還是不能肯定到時會怎麼做。使用EMT管的理由之後再做一篇記錄好了,這一篇重在Before & After。我們沒有找木工師傅,所以看到的木工項目都是自己來,電腦桌板、共用摺疊桌、層板架、組合收納櫃、榖倉門等等,而且使用許多回收材料,讓爺爺奶奶的家具換新樣貌再次被延續,這也是我們致力舊物再利用的一個堅持。



夢想中的開放式KDL



什麼是KDL?就是廚房Kitchen、餐廳Dining、客廳Living,共同在一個空間裡,就像美式豪宅那樣看起來很通透、舒服。現況的餐廳肯定是擺不了沙發的,但只要拆除一面牆就可以實現夢想!還有整室的木皮天花四處像流蘇向下垂擺,雖然我愛波希米亞,但這極致隨性還是hold不住,勢必納入拆除項目。

考慮這裡的微氣後,改變窗的大小及位置,加上打掉的牆及露出斜屋頂,室內變得很通風清爽。我們想要改造一間老屋,不僅是裝修成現代化好看好用好美麗,而是考慮到整間房子的特性找出優勢、季節的光線變化及地勢風向等等,設計後讓人生活在屋子裡更舒服、更安全、更節能。



壁癌漏水很嚴重




小小聲的說這裡是頂加(請大家手下留情),而這面藍色海報牆後就是水塔。舊式水塔是水泥砌的,換句話說,海報牆壁癌如此嚴重正是因為它背面就是水。30年一直泡著水的牆能不壁癌嗎?這個因果關係要解決的根就是改變水塔用水方式,才能住的健康。水塔可是整棟公寓的住戶使用,蘇先生拉著鄰居手牽手的說服樓上樓下(啊!沒有樓上了!)你們看那水塔裡都是青苔喔!你們不覺得這水泥水喝起來味道怪怪嗎?為了長輩、幼童的健康是不是該換個新水塔呢?
喔耶~大家同意裝新的不鏽鋼水塔,停用舊水塔。


每一個元素的形成都它存在的意義。這面磚牆不只是因為想要一面酷酷的工業風磚牆,背後有一個水塔的故事。呼籲一個防水觀念: 1.水是封不住的2.要讓牆會呼吸。露出紅磚、露出鋼筋、露出屋頂力霸鋼,都不是為了做而做,是因為要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而現露出來,而且不需要去遮掩,他們是自然美好的存在。



房間裡有個洞


樓下有一個室內梯可以上到這裡,剛開始我們一直在思考,要樓上樓下一起做嗎?那樣就會形成超棒的挑高樓中樓,或許可藉由這個高度做一個採光裝置結合書本用藝術手法引光到樓下室內。但成本太高,放棄。而這個洞還是要解決,因為這空間將成為我們的臥房。拆樓梯跟封洞就是重大工程了。30年前的樓梯都是好木頭做的,這麼好的木料丟掉太浪費,最後都變成我們的再造傢俱素材。
把樓梯封掉後,房間大小剛剛好;一張雙人加大、一排衣櫃、回收木料做的床邊桌。房間算是我們做的比較用力的的地方,不是說花的力氣比較多,是指用了表面材去覆蓋牆,也算是唯一有木地板的空間。畢竟房間是要更多溫度的地方,多點木頭可以增加溫暖氣氛。當初設定要用OSB板包覆空間時,是蠻挑戰的,如果一個歪掉整體會很難受。幸好效果不錯,發現只要色調跟彩度控制得好,就不用害怕用OSB花花板。唯一缺點就是睡前會看著圖案一直聯想,狗狗、老人、青蛙、狐狸......,而且我們每晚看到的都不一樣。



想要乾濕分離的浴廁



如果說開放式KDL是我的夢想,那乾濕分離就是蘇先生的夢想。不僅要乾濕分離而且還要不爭搶廁所使用。現實是,這間廁寬128cm、深183cm,在不改廁所位置、不增建廁所的前提下,cad上怎麼配怎麼調,撕了數張描圖紙後,就是無法擠入乾濕分離又不影響兩人使用的廁所。所以決定,拆!稍微放寬一點尺寸分成兩間,蘇先生的夢想就完成了。
浴廁所首重通風跟採光!但只有一個窗戶要怎麼兩個空間使用呢?就是這裡的課題了。隔間牆不封頂、不貼地,讓風可以通透;隔間材料的選擇要透光、讓無窗的廁所也有自然光灑入。採用中空板當室內建材很難看到實際案例,特別是住宅案,因為它不過是塑膠板。我們之前去看了新富町文化市場,一棟舊傳統市場改造的成功案例,其內部用了大量的中空板當隔間與裝飾材,在舊建築中呈現出很新很輕的舒適感,所以我們就勇敢的做下去了。



大大的前陽台,好像可以...




那麼大的前陽台,我們有很多想像。種花種菜、狗狗玩耍、坐在木平台吹風吃早餐、放個躺椅晚上看月亮、中秋節朋友相聚烤肉,覺得在大台北能有一個這樣陽台真得很奢侈。鐵皮也是這次的工程之一,雖然人在屋內根本看不到,在隔熱、安全、顏色等等改善,都是蘇先生的堅持。

為了這張照片,呼喚狗狗出來陽台無數次,果然小孩跟動物最難拍,感謝小妹賞賜一張回頭美照。也表明牠的專屬小門進出方便,可以蓋上證字標記了,小妹暢行認證! 一直有種那麼大的前陽台會被環伺高樓的豪宅鄰居夾殺的感覺,希望植物長大後可以有點安全感,再這之前只能靠竹簾遮擋遮擋,擋掉西曬擋掉羨慕眼光。



門面很重要,廢墟感我不行



斑駁的牆、飄飄欲墜的油漆,有如達利畫風要融化的一切。雖然梯廳是公共空間,但回家上樓的舒適性也是很重要。我們沒有經費整棟樓梯都整修,但是至少當層跟平台層要有基本的整潔。那扇紅色鏽門,其實蠻美,古老得很有味道,可惜安全性不夠,看看門框那道光啊!!!
春聯真的很有趣,過年前,大門不中不西說不出什麼風格,一上招財進寶變成中國喜氣路線。水泥牆的黑灰白說著建築物的衰敗復興過程,搭配OSB板的門框與漂流木把手的層次,這就是我認知的波西米風啊,因為做的時候大家一直說這哪是波希米亞,哈哈,波希米亞就是這種原始隨性的精神吧。自然原物的本質就是有種默契,彼此自在的搭配,看起來又很和諧。



延續X再造


我們想要的老屋改造方式,是了解屋子的特性,藉由鄰房棟距、高矮、房子所在地勢性等外在條件,並發掘優勢,讓引入的光、呼吸的空氣、喝的水、吹來的風等等地域性的微氣候因應改善成一個活的空間,讓人可以舒適生活在裡頭。並非表現裝修的昂貴或設備現代化,且珍惜造舊傢俱再造使用、延伸記憶,讓好屋子值得被居住、好東西值得被使用。



-兒時的奶奶家  屋籽一號-
地點  新北市中和
設計  吳思穎+蘇文麒/屋籽設計
日期  2019

歡迎追蹤  屋籽設計
FB: 
https://www.facebook.com/wuzi2019/
IG: https://www.instagram.com/wuzi_2019/

You Might Also Like

0 意見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