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中和|員山公園|孩子的夢幻遊戲場
星期四, 3月 28, 2019
台灣有個團體,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是一群為了讓小孩體驗各種遊戲及探索的家長們所組成,倡導台灣的公園不要套用罐頭的制式遊樂設施。因為那一座座的塑膠製品,讓每一個公園都長得一樣,不僅沒有當地特色,更別提有用心為這世代的孩子們思考過的設計。真得好的兒童設備應該是能激發各年齡層、性別及個性的孩童都願意去遊玩、甚至花點體力、動點腦筋、刺激不同的身體感官,藉由自身的探索、父母與新朋友的協助,而獲得一個早上或下午的身心暢快。這應該是一門大學問,需要由兒童心理學者、兒童醫生、運動器材專家、工業設計師及景觀規劃師,還有最重要的孩子們,共同激盪出的一個好的遊戲公園。
一樣不一樣的山丘

公墓遷移場地公園化後,結合原本的員山公園後擴大整合成現在的樣態。台北、新北有不少像是垃圾掩埋場或公墓遷移後的場地再利用,像是台北文山區的福德坑、南港的山豬窟等。時代變遷顯示人們對土地利用的改變,進而活化使用,對於市民能有更多戶外空間享用都是好政策。
姐姐今天覺得羨慕

這種爬繩遊戲,有一種叢林冒險的感覺,要手腳並用、又要注意腳底露空,訓練孩子的勇氣與膽識,增強身體協作能力,如果融合玩鬼抓人感覺超刺激。繩索這個材料對孩子們好親近,變化性也大,可以做成不同造型的遊樂器材: 隧道穿越的、斜坡攀爬的,甚至還有躺著的盪鞦韆,讓你看著雲朵盪來盪去,姐姐小時後玩的飛高高根本不是這種感受啊!

沙坑+滑索道=遛小孩新花招
除了上述的爬繩類遊戲,還有很多好玩的野被安置在遊逸之丘中。雖然我一開始對山丘這取名有點毛骨悚然,因為想到沉默之丘這電影。但越走越發現有很多好玩甚至新奇的設備,遊戲的定義已經不只是為了讓孩子開心而去玩耍。

沙坑算是簡單又有創造力的設施。沙的在孩子手中滑動揉捏的質感、濕的、乾的、硬的,有許多感受。沙加水又能堆疊出許多東西,自己設定情境融入故事,對孩子的想像力有很大提升。而且孩子可以獨立完成自己的立體作品,讓不善與同儕互動的孩子也能從遊戲中獲得滿足感。
去海邊堆沙弄髒了可以直接玩水沖乾淨,而設計在公園的沙坑就要有貼心的沖洗設備。設計師規劃了捲捲藤蔓沖洗處,讓大人可以幫遊玩後的小孩洗乾淨手腳,當然一旁跑得滿頭大汗的小孩也是可以洗洗臉的。

長15公尺的滑索道,這應該是圓山公園最特色的設施了,別的公園沒有看過,擺盪過去後藉由反作用力再擺盪回來。心理學家認為,孩子在遊戲中失敗,將在遊戲中成長。滑索道需要一點技巧才能完美回到原點,是兼具速度感與冒險的一個創新設施。
小一點的孩子可以坐在黑色圈圈上滑盪、大一點的孩子就站著,經過家長的指導後不管幾歲的孩子、男生女生,都很喜歡這個滑索道,看到不少重複排隊的孩子們就是成功的遊戲之證明。等待區是碉堡外觀設計,跟滑道搭配呈現軍事主題,這個設施真的很用心。
小一點的孩子可以坐在黑色圈圈上滑盪、大一點的孩子就站著,經過家長的指導後不管幾歲的孩子、男生女生,都很喜歡這個滑索道,看到不少重複排隊的孩子們就是成功的遊戲之證明。等待區是碉堡外觀設計,跟滑道搭配呈現軍事主題,這個設施真的很用心。
傳說中的20公尺
沒有溜滑梯的公園不叫公園。員山公園的很不一般,不僅配合地形的高還有20公尺長。每一個設施旁邊都有遊戲說明立牌寫著遊玩規則、限制年齡等等。這個溜滑梯雖然寫12歲以下,但想想它水泥做的,我玩也是不會壞吧! 所以就測試了個幾趟,證明這施工品質是不錯的,大人也可以玩,而且還很好玩。但我在排隊時感受一些小孩的無視排擠,讓姐姐的玻璃心微受傷。
滑草不分年齡皆可玩,而且一旁還有回收的瓦楞紙讓大家使用,應該是家長們帶來但不想帶走又避免被亂丟製造成垃圾,而新增的一個小回收架,分享跟環保的概念也是很好的機會教育。
生硬的假自然
一個大轉彎,下了負面的標題,再好總有不完美之處。整體公園的樹木配置不夠多,大部分都集中在環型步道的外側,而土丘上及沙坑等人群集中處是沒有大樹可遮陰,父母一旁聊天等待或全家野餐時就是很炎熱的冒汗狀況,遍地都是洋傘及席地而坐的父母,奔跑動線跟休憩場地互相衝突,附屬設施沒有被考量,這有點可惜。遊逸之丘基本上是用人工草皮做表層舖面,視覺上看起來有草地般的舒適、但又不需要太多園藝照料。不夠自然這件事情,是好壞相對的。

你我的孩子都能玩

-中和 員山公園-
地點 新北市中和區員山路
地點 新北市中和區員山路
設計 邑菖公程顧問有限公司
日期 2018/06
獲獎 第18屆公共工程金質獎
獲獎 第18屆公共工程金質獎
0 意見